【 第一部分:立體感 】
寫在開頭:
我們平常所說的美術,都是有關視覺的藝術。設計分很多種,但大家目前所集中關心的,要用到PS的設計,無非就是人機界面(網頁也算一種人機界面)、平面廣告、動畫、插圖等等,這些都與視覺有關。 而視覺魔術當中,我們普遍運用的手法,就是通過視覺錯誤來產生各種各樣的“立體感”。本來都是平面的,但添加了各種效果后,你就覺得這是立體的,有空間感的。比如一個簡單的按鈕,就不再是平面的板塊,你會覺得它是有體積感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逼真”。
首先要說的是,我舉的例子都會是很簡單、數個步驟就能上手并且能演變出其他效果的,因為我覺得對于初學者而言,畫一個方塊,和畫一個人頭像在操作上沒有很大的區(qū)別。如果你參加了美術班的學習,你就會知道,對于陰影、高光的把握,畫一個雞蛋與畫一個人頭像沒什么不同,不同的就是后者需要結構上的理解與更多的練習。舉個小例子,小非想必大家很熟悉了,以PS描繪逼真的超寫實人像,他對自己的操作是這樣說的:我無非就是用了路徑、加亮與變暗工具多一些而已,剩下的就是美術功底了。因此,對于初學者,我不推薦馬上去畫什么人臉,而是先理解好、運用好手頭的這幾樣工具,再深入研究結構,這樣才是學習PS之道。
好了,我們現在馬上開始,從結果倒推到步驟的思考之旅。大家來看這個水晶按鈕(呵呵,我總是從水晶按鈕開始,因為它基本上把樣式的技巧都用上了)。
下面我們放大來看這個水晶按鈕由哪些結構組成。
按鈕構成圖:
按鈕橫截面光線圖:
1、任何光滑的東西都會產生鏡面反射,水晶按鈕當然不會例外。 2、要讓按鈕浮出畫布,陰影是少不了的。有了正確的陰影,人們感覺才會更逼真。 3、這個水晶按鈕是紫色的,但不是平板、呆板的平紫色,而是一個從紫紅到粉紅的漸變色,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它是透明的,光線從上到下投射下來的時候,由于下部的角度問題,產生的反射越來越多(這部分可參考物理學知識),所以下面的顏色會較淺。(注:我們假設光源在正上方) 4、按鈕是扁圓的,到了邊緣,這個曲度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里的橫截面),因此邊緣會變暗,于是會有這一點點的陰影。 5、原理如4,但這里的陰影更大,為什么?大家想想一個玻璃杯在單光源照射下的情景:如果不是有反射的話,整個杯子就會在背景中消失,對不對?因為它是透明的,光線在上面不留痕跡(除了反光),因此這里為什么暗,是因為它是透明的,把后面的陰影也透射出來了。這里要說明一點,如果要把現實中的水晶按鈕的光線反射等等完全搬過來是行不通的,不是不能做到,而是對于這樣的一個小按鈕成本太大了。我們只需要稍稍模擬得更接近就行了,因此又有一個題外的原則,對效果,要適當取舍。
很多人可能要問了,不就做一個小按鈕嗎,用得著花這么多筆墨去說這些物理問題嗎?——這不對。只有深入理解結構,才能舉一反三。下面就要說到,理解這些東西究竟有什么用。
出處:藍色理想
責任編輯:qhwa
上一頁 Photoshop 雜談 II — 立體感 [1] 下一頁 Photoshop 雜談 II — 立體感 [3]
◎進入論壇Photoshop、Fireworks版塊參加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