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Tagging系統(tǒng),及其UI交互設計
2-1. Tagging系統(tǒng)
網(wǎng)站在添加Tagging功能前,需要考慮若干維度,才能讓Tag對網(wǎng)站的信息管理、檢索發(fā)揮真正的作用,否則只是潮而不實的裝飾。
Marlow et al (2006)提出一個Tagging系統(tǒng)模型,包括資源、Tag、用戶三部分,它們的關系如圖3。
圖3:Tagging系統(tǒng)包括資源(信息)、Tag、用戶三部分
筆者認為該系統(tǒng)忽略了另一部分:傳統(tǒng)的系統(tǒng)分類。并不應該丟棄或將專家的智慧斥之于外,就如亞馬遜既有商品的樹狀分類,以有用戶提供的Tag。
與模型一并提出的是該系統(tǒng)應考慮的7個維度(表3)。
維度 |
種類 |
對設計的啟示 |
Tagging權限 |
• 只能自Tag(Technorati)
• 權限性Tag(Flikr)
• 隨意Tag(豆瓣) |
決定了資源被描述的豐富度、準確度;
影響用戶個人管理Tag的復雜程度 |
Tagging支持 |
• 半盲Tag,輸入后給與提示(Flikr);
• 輸入前展示自己、他人常用Tag(豆瓣) |
影響Tag的質量;
用戶Tagging時的思維負擔 |
聚合方式 |
• 囊括式:同一資源可被賦予任何Tag, 并計算重復頻率(豆瓣)
• 組式:同一資源不重復Tag,無累計(Flikr) |
囊括式反映大眾意見; 組式反映平均 |
資源類型 |
網(wǎng)頁、圖片、視頻、音樂等 |
標示資源的難易程度會影響用戶所需的Tagging支持 |
資源來源 |
• 用戶貢獻(Flikr);
• 系統(tǒng)提供(Amazon);
• 抓取(豆瓣) |
Tagging權限的設置 |
聯(lián)通性 |
• 通過鏈接;
• 通過群組; |
決定用戶間的互動程度、資源的可發(fā)現(xiàn)性 |
表3:Tagging系統(tǒng)的維度及設計啟示
筆者以為,還需補充的一個維度是,Tagging清理。 對于系統(tǒng)而言,是任由Tag無限泛濫不做任何事情?還是結合傳統(tǒng)的機器索引、專家人工干預,適當過濾、聚合,以實現(xiàn)收斂?Gruber (2006)提出通過Tag內在的規(guī)范名(Canonical Name)對字面各異、實質相同的Tag進行清理。如通過算法將User Experience, UX, user_experience在系統(tǒng)內部統(tǒng)一為規(guī)范名User Experience。無論用戶輸入的是哪個形式的Tag,系統(tǒng)都將返回所有的結果。
Tagging支持維度還需要慮的一個問題是:系統(tǒng)是否該教育、引導用戶打某些維度的Tag?上文提及,當Tag與系統(tǒng)固有分類維度重合的時候,就會失去價值、沒有發(fā)揮其作用。
不考慮這兩點的話,隨著Tag幾何級數(shù)增長時,噪音也會越來越多。對于系統(tǒng)、對于面對這么多“原始”Tag的用戶,都很糟糕。
出處:Taobao.com UED Team
責任編輯:bluehearts
上一頁 Tag與Tagging [2] 下一頁 Tag與Tagging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