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器材選擇/膠片還是數(shù)碼
器材選擇方面,我個人更多是希望拍出好作品,器材只是我的工具而已,所以我從不拘泥于某個品牌。當(dāng)然,對于有條件、有興趣的朋友,購買高價的名牌器材也無可厚非,名牌器材可以給自己增強信心,還有把玩和收藏的價值,何樂而不為呢?然而對于沒有這方面需求的朋友來說,也大可不必自慚形穢,好消息是過往的傳世之作基本上很少標(biāo)明、也很少有人關(guān)心它們是什么器材拍攝出來的。
我的主力系統(tǒng)是兩套賓得645機身共用6只鏡頭(30,35,45-85,120,200,2x),還有Fotoman617加尼康SW90/4.5,除617機身外都是淘來的二手貨。我之所以選擇賓得645作為風(fēng)光攝影的主力系統(tǒng),是覺得它在畫幅大小、系統(tǒng)配套、便攜性、性價比方面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命題四、如何去看圖?
無論是欣賞別人的作品,還是自己去拍攝作品,又或者審視自己的作品,我都要求自己從四個維度來衡量它:立意、構(gòu)圖、用光和色彩?赡苓會有一些不同的說法,但是本質(zhì)上幾乎都可以歸結(jié)到這四大方向。
1、立意
我理解的立意的涵義就是,在決定開始拍攝一幅作品前,無論這個時間多長或多短,作者必須部分或者全部地明確:
- 這個場景里到底是什么東西/元素打動了我?
- 核心元素是什么?不可或缺的輔助元素是什么?
- 我得到了什么樣的感受?
- 這個直觀感受是否能升華為某個視覺主題?
- 別人會對這樣的主題感興趣嗎?
如果我決定記錄并且傳遞這個主題,這個場景足夠表達嗎?
這里面包含了一個自我驗證的過程。你可以允許部分人在一段時期對你的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你不能讓所有人永遠不理解它。
這里,舉一個拍攝海景的例子來說明一下過程。
一次,我和深圳的兩位老友約定去大鵬半島拍攝海景,順便用我購入達半年之久而一直沒有時間試機的617相機來拍攝它的“處女作”。整個過程如下:
- 拍攝主題的設(shè)計:我確定營造一幅“縹緲的、仙風(fēng)道骨的礁石海景”;
- 實現(xiàn)途徑的確定:這樣的效果,只有通過對礁石、海浪的長時間曝光才能產(chǎn)生;
- 天氣、拍攝地的選擇:選擇有日出的晴天,大鵬半島面向東邊突出的海灘,拍攝前夜在當(dāng)?shù)刈∷蓿崆笆煜さ匦、到達拍攝點的路線路況等;
- 拍攝時間的安排:該季節(jié)日出約在5:50-6:00之間,海邊天空露白較早。以此反推,要求在5點15分之前架設(shè)好相機、完成拍攝準(zhǔn)備;住宿地到拍攝點附近的海灘要在黑暗中沿著海邊崎嶇的礁石路段行走約30分鐘(包括選定拍攝點),于是最終確定4:00起床、4:40左右出門;
- 實際拍攝過程:我從5:15分開始,先以F/8、16min的組合拍攝了第一張,接著,在太陽已經(jīng)躍出水面的情況下,我又應(yīng)景拍攝了幾張。其中一張暖調(diào)的作品是F/22、1/8sec的組合;
- 作品:結(jié)果是幾天之后沖洗出來才看到的。作為試機片,自己感覺還算過得去。長時間曝光的那張,基本上達到了自己預(yù)期的效果。因此,我理所當(dāng)然地把這張作品看成是自己這次采風(fēng)的“創(chuàng)作”產(chǎn)品,而這次應(yīng)景拍攝的其他片子,則是我的“記錄”產(chǎn)品、是附帶成果。從拍攝意圖來說,它們在我心目中的定位是截然不同的。
掃描是用滾筒掃描儀、300dpi掃成50MB的TIF文件,長邊約6400pix。說一句題外話,等待看到自己的膠卷沖洗出來那個過程中的期待感,也是使用膠片機的樂趣源泉之一。
出處:POCO
責(zé)任編輯:bluehearts
上一頁 最全面的風(fēng)光攝影技巧 [3] 下一頁 最全面的風(fēng)光攝影技巧 [5]
◎進入論壇攝影技術(shù)欣賞版塊參加討論
|